兒童智商測驗、IQ測驗、性向測驗,這些測驗的成績的到底重不重要呢?之前遇過很多爸媽都對孩子帶回家的智力測驗成績單感到擔心,這些考試在成長的過程都會遇到,很多入學測驗、升學考試也常常把這些測驗包含在內。認真來說,只要掌握一些核心觀念,測驗結果是不需要太擔心的!
關於醫師小夫妻
醫師小夫妻兩人,幸運的在台灣的教育體制中適應良好,也如眾所期待的考上了台大醫學系。老公蓋瑞從小參加國內外的數理競賽得獎,家裡經營知名的補習班,成長中好大一部分的時間泡在補習班裡,對學童與家長有許多觀察,也有很多教學經驗。老婆邦妮小時候立志當音樂家,國小音樂班畢業後,毅然決然轉換跑道認真讀書,國高中總是全校排名第一,對於時間安排與生活計劃特別有心得。親子教養系列介紹
在大學時,跟大多數同學一樣,我們兩人都當過好幾年的家庭教師。其中一個學生讓蓋瑞印象特別深刻,他在國中時期表現平凡,升高中時出乎眾人意料的考上了建國中學。
國中時從來沒考過班上前十的他,在升高中的會考竟然得到全校最高分,所以在放榜的當下,他的父母既興奮又開心,同時卻也為孩子即將進入高手雲集的建中感到緊張。
沒想到,第一次的挑戰很快就到了。進入建中之後,舉行高一的性向測驗,測驗內容包含了語文詞義、數學能力、語文推理、機械推理與空間關係。性向測驗結束會收到一張成績單,上面除了成績,還有把各個領域和同學、以及全台灣高中生比較的百分比。
他的測驗結果,和高中同學們比起來,大多數的領域都落在最後10%,這也讓他爸媽更加焦慮,在一次的家教課後和蓋瑞提出來討論。
IQ測驗、兒童智商測驗,成績真的影響孩子的未來
看完考試的題目,加上歸納自己身邊人的經驗,必須要說,坊間這些智能、性向測驗,幾乎沒有參考價值。智力測驗與性向測驗往往是個無形的框架,侷限住孩子對自我的認知,甚至會影響他的自信。
成績真的可能影響孩子的未來,不是因為它能測出孩子的能力,而是它幫孩子貼上標籤。
以前國中班上有個同學,真的因為智力測驗的分數不理想,開始對讀書失去興趣,而現在仔細回想,我自己好像也因為曾經在智力測驗中的「數學推理」得到不錯的分數,而覺得自己以後可以朝數理多努力,念第二、三類組,未來當個工程師或是醫生。
因為一個測驗的分數定義自己,想起來好像挺荒謬的,可是對這一群對未來還沒有想法、懞懞懂懂的國小國中生,真的會被分數影響到對未來的信心啊。
智力測驗分數不理想,爸媽該怎麼面對呢?
當孩子測驗結果不理想時,爸媽先不需要太擔心,除非孩子在學校的學習真的明顯跟不上,其實大部分狀況都可以再給孩子一點時間,慢慢觀察是不是真的有發展遲緩的狀況。
如果做過比較多次智力測驗的人,應該可以感受到,智力測驗有幾個特點,題目量多,作答的時候應該常會默默懷疑:這種題目真的有鑑別度嗎?
1. 慢慢來的孩子很吃虧
這些性向測驗,往往在短時間內給予大量智力測驗題目,試著評估孩子們第一時間的「直覺」。但是,每個人的思考方式都不一樣,展現自己能力的方式也都大相逕庭。
有些人擅長快速解題,有些人擅長慢慢鑽研知識,但不幸的前者在台灣的考試上佔了許多優勢。
我們可以想想,在未來的知識學習中,真正重要的是快速的反應嗎?而且,在未來人生中,有許多的能力相較語文詞義、數學能力、語文推理、機械推理與空間關係,都重要的多,而那些能力因為難以被量化評量,根本沒辦法被智力測驗參考。
2. 對超前學習的學生來說,都是考古題
其實邦妮也是在聽蓋瑞說後才知道,這些智力測驗和性向測驗,對於多數超前學習的學生而言,早已是見過無數的考古題了。
蓋瑞全家都是跳級生,而他們家一致認同跳級並不代表比較聰明或比較資優。跳級考,會有初試的智力測驗與複試的面試考,而據他和他姐所敘述的,所有智力測驗的考題都有跡可循,甚至根本早已看過無數次。
一分鐘寫個上百題,對於訓練有素的「天才」們,都早已是家常便飯。但這樣的能力真的是天才嗎?肯定不是,至少我們身邊的「天才」對這樣的測驗都不敢苟同。
在競爭激烈的都會區,許多孩子早已接受過智力測驗的訓練,數理和語言能力都早已開發許多,自然會在智力與性向測驗上拿到好結果。
提早開發,與天才絕對不是等號。
3.肯定孩子的優點
蓋瑞媽是資深補教界名師,面對家長的憂心,他總是會強調要肯定孩子的優點。(蓋瑞:不過我媽絕不會當面肯定自己的小孩就是了….)
寫題目速度慢,可能是因為孩子很專心解題,而這些孩子通常是最能靜下心好好完成一件事。如果某些領域表現沒那麼好,可以帶著孩子思考是不是真的在這部分感到困難,去理解背後孩子的想法和感受,爸媽用正面鼓勵面對,會比擔心的態度看待更有幫助。
前面提到的那位建中的學生,他最後輕鬆的在學測錄取台大電機系,而更棒的是,這也正是他的興趣所在。如果照著性向測驗的結果選填大學志願,他會進入一類組,某個完全讓他提不起興趣的科系。
與其由性向測驗告訴家長,告訴孩子他適合哪個領域,不如問問孩子對哪個領域有興趣,只有自己有興趣的東西,他才會願意花多少時間學習,而且在這個領域待一輩子。
因為蓋瑞對智力測驗超級熟悉,就把時間交給蓋瑞:
大概15到20年前,跳級考風靡一時,學校會集體幫忙報名,把比較會讀書的學生都送去跳級一下。
跳級前,所有小朋友都要先寫幾本智力測驗的考古題還有練習題。可以想像,智力測驗都不智力測驗了,就像大多數其他的考試一樣,只是考試內容是更邏輯面的東西。
我從小到大正式的智力測驗考了大概10次有,大多是為了升學、跳級,又或者是號稱能幫助我們找到擅長的領域。但是,不管我考多麼高,或者是數據顯示在機械空間上的推理我是多麼的頂尖,我始終都知道我絕對不是天才,然後我在機械推理那個領域根本沒天分。
能拿到高分,能知道那些考題中的齒輪力矩會怎麼運行,都馬是因為我早就看過不知道幾百次類似的題目了。
大學二年級某一門課裡面,老師為了勉勵我們,講了一個小故事。2012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得主,約翰·伯特蘭·格登爵士(Sir John Bertrand Gurdon),最有名的其中一件事便是他從小成績就特別不給力。
從15歲高中開始,年年墊底,不論數學物理化學還是生物,每一次都吊車尾。上大學,更悲慘了,下面這是他大學的學校回饋單,上面寫說他不僅基本的東西都不會就算了,還肖想著當科學家,在這樣下去,讀大學對於他的老師和他都是浪費時間罷了。
幾度峰迴路轉,他贏得了諾貝爾獎,在學術領域的成就幾乎無人能比。不是大家眼中的資優生,根本不代表什麼。
智力測驗的結果如何真的不重要,雖然當我未來收到小豆的成績單時,應該也會像他一歲抓周,用極為不科學又沒根據的方法預測小孩未來時,那樣令人興奮又緊張,但不管結果是怎樣,絕對要提醒自己和孩子,別被智力測驗貼上標籤了!
<醫師小夫妻聊教養>系列文章
Stay in touch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