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ark Light

 @邦妮蓋瑞小夫妻

世大運剛閉幕,看著運動員們在場上的意志力,力與美,也讓這些才華洋溢的大學生們成為眾人所景仰的對象。

運動員是怎麼培養出來的呢?以我國來講,一直是不被重視的領域。蓋瑞那邊的家族成員有許多職業運動員,包含了排球國手、網球國手和田徑國手等等。然而,他們當初走上體育這條路的原因,不是因為從小展露天分而被發掘,而是因為不擅長讀書,所以從升上國中開始只好選擇這條比較「不用讀書」的路。

 

 

在一次的談話中,參與過無數國際賽事的親戚曾經淡淡的說,真正能出人頭地的選手,大多是有無比熱情且驚人執著的那批人,天分反而不那麼重要。

「天份相對不重要」大大的顛覆了一般人對於職業運動員的認知,對這句話抱持著半信半疑態度的我們,也為此特別研讀了美國的運動聖經The Sports Gene(運動基因)」,在這本書裡面,作者David Epstein從生理學、基因、訓練觀念等角度,來告訴我們是哪些因素,造就了成功的運動員。

但,對於爸爸媽媽而言,期待小孩能成為運動員的人還是少數,所以在這個單元,除了要討論如何決定小孩是否該踏上運動員這條路以外,我們也整理了The Sports gene裡面的要點與國外的研究,告訴爸爸媽媽們如何從最基本的生活細節與觀念做起,讓小孩喜歡運動,並且擁有良好的運動能力。

 

關於醫師小夫妻
醫師小夫妻兩人,幸運的在台灣的教育體制中適應良好,也如眾所期待的考上了台大醫學系。老公蓋瑞從小參加國內外的數理競賽得獎,家裡經營知名的補習班,成長中好大一部分的時間泡在補習班裡,對學童與家長有許多觀察,也有很多教學經驗。老婆邦妮小時候立志當音樂家,國小音樂班畢業後,毅然決然轉換跑道認真讀書,國高中總是全校排名第一,對於時間安排與生活計劃特別有心得。親子教養系列介紹

 

 

 @邦妮蓋瑞小夫妻

一、創造一個「玩樂」的環境

一般來講,良好的運動能力來自於許多面向,力量、耐力、速度、敏捷、柔軟度、平衡與協調性種種,但對小孩而言,針對這些專項分別訓練絕對不是個好選擇,小孩會把「運動」定義為無聊的事情。

對父母而言,最重要的是給予一個娛樂的環境,讓小孩能透過玩樂的過程而逐漸強化自己的運動能力。舉例而言,到吊單槓、騎滑板車或者是玩著追逐的遊戲,或多或少都能提升各個面項的能力,越多重的玩樂選擇,能讓孩子的大腦能熟悉各種不同的指令,也進一步提升了掌握身體的能力

 

 

二、基本運動外,再加入「專項運動」

吊單槓,在操場公園跑跳以及平常的手足舞蹈,這些被歸類在基本運動。這些運動能強化孩子的基本肌力、耐力與速度等等。

然而,如果有心想讓小孩的運動能力提升更多,那麼加入「專項運動」在孩子的日常娛樂中會是個很棒的選擇,而各種球類運動以及游泳,則被歸類在這個分類。

相信大家也都有類似經驗,一些不起眼,身材看起來弱不禁風的人,卻比那些練出一身肌肉的猛男有更出色的運動表現,這樣的原因往往歸因於「專項運動」。

舉例而言,要將一顆球丟的遠丟的好,基本運動能力是不夠的,丟球的要素從腿開始發力,力量一路往上傳遞,在扭腰轉肩後甩臂,力量傳至指尖後再扣下手腕,環環相扣,少了任何一個環節,你能傳遞的力量就不完整。

小孩子在專項運動中能獲得的效率,遠遠的超過從事同一個專項運動的大人,原理也很簡單,小孩子要丟出一個沉重的棒球,需要動用全身的肌群和協調,而大人用手臂甚至手腕的力量就丟得出去了,也因此要訓練專項運動,從小開始最有效率。

美國相關運動協會給的建議如下,至少每星期要讓小孩從事3天以上,每次1.5~2小時不等的「基本運動」,並且每星期至少要從事2~3小時的「專項運動」。但畢竟我國的環境和美國還是不一樣,在這方面台灣的爸媽也可以自己去衡量時間的分配,記得「基本」與「專項」兼顧的觀念即可。

 

 

三、「多樣」參與

常常,當小孩逐漸在某個專項運動展露頭角時,爸媽們會投入更多心力在培養小孩的特定專長上,而這正是培養小孩運動能力、甚至是訓練小小運動員的大忌。

如果已經建立上面的兩點基本觀念,就會知道多樣的嘗試各種運動,在孩童期間效果會勝過單項運動,不論是各種基本運動能力或者是對身體的掌握方面都是如此。即便小孩在某個領域展現了無比的天賦,也千萬別忘了「多樣」的重要性。

當今籃球第一人Lebron James,高中時就是個多棲選手,籃球美式足球一把罩,而身為籃球之神的Michael Jordon也無比喜愛並投入大量時間於棒球;最後,就連大家耳熟能詳的網球天王Roger Federer,直到15歲之前也是身兼多項運動,足球、籃球、羽毛球和網球。

 

 

四、「觀看」並「思考」比賽

最後,如果小孩對某個「專項運動」產生了明顯且濃厚的興趣,讓他多看比賽吧,可以是現場可以是直播,但是切忌,千萬別因此給予他大量的相關訓練。

對小孩而言,訓練相對無趣以外,也可能會讓肌腱或關節過度的使用,肌腱過度使用造成的纖維化、骨關節的磨損都是不可逆的,對還在成長中的小孩都是硬傷,維持適當、甚至小量的訓練量即可。

讓小孩「觀看」比賽的重點,在於建立並引導出小孩「思考」的習慣。作者Epstein在和許多頂尖運動員共事的數十年間,歸納出了頂尖運動員最核心的特質。

“Reflection(反射)”是儕身頂尖所不可或缺的特質,在運動員上則意謂著透過觀察自己或者他人的運動表現,反思該如何加強,該如何改進自己

「觀看」比賽時,多引導小孩去思考他所喜歡的運動員、或者是場上的選手哪裡做得好,哪裡沒做好,漸漸的能讓小孩擁有”Reflection”的思維,而這樣的思維,比起「訓練」重要的多,不僅僅在運動的領域舉足輕重,對於運動以外的人生更是個關鍵特質。

 

 

 

「培養小孩的運動能力」這個單元,一踏進去後才發現是個無底洞XD,上面的內容還不到1%吧….. 而在日常生活中的運動習慣和運動員的培養又有許多的重點,會在後續的文章中分享給大家,也請有興趣的爸爸媽媽繼續追蹤噢!

 

 

 

<醫師小夫妻聊教養>系列文章

醫師小夫妻 | 教養系列緣起與成長簡介

送孩子學才藝是正確的投資?爸媽必須先問自己的三個問題

智力測驗分數真的會影響未來,爸媽該怎麼做?

 

Stay in touch!

 

 

 

 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Related Posts
Blogimove部落格搬家技術服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