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從今年二月從紐約回來後,兒子和我的關係每況愈下。在紐約時,小豆還可以開心的和我邊笑邊親親,想不到幾天後回台灣,他竟然瘋狂排擠起我來。
以他的一天來講,大概在早上五點半開始,他會大喊一聲「餓!」,然後坐起來等人把他抱離嬰兒床去臥室外吃早餐。
這個時後,小豆張開眼如果看到的是媽媽,就會開心得笑出來,然後喊「馬麻抱抱」。如果是我的話,他會皺起眉頭,眉毛變成小八字眉,一語不發或者搖頭喊著「鼻要鼻要」。
這種情形持續了好幾天,如此狠心的幼兒,堪稱逆子。
俗話說,知己知彼百戰百勝,為了對付,阿不對,贏回兒子的愛,我從國外知名兒童心理研究中心學了幾招,整理了一些幼兒教育的理論,來了解為什麼這幾天一直的被排擠。
統整起來,寶寶們會在某個階段排擠雙親或者照顧者之一,那原因就是寶寶長大了,想要傳達出他自己有選擇權,並且擁有自己做決定的能力,這在他們未來的發展中是很重要的一個階段。套用到我們家小豆來講,他現在想要告訴爸爸媽媽的是:我長大了!我要做自己的選擇。
那爸媽該怎麼辦呢?
首先,如果是弱勢方,也就是被排擠的那位,要知道這件事是正常的,心態上別太鑽牛角尖並且多跟寶寶一起玩,想點你跟寶寶可以一起做的事情,最好是對他而言很新鮮的:像是一起出門撿樹葉,一起看著窗外數車子…等等,讓寶寶覺得這件事是你跟他專屬的,進一步提升你跟他之間的關係;最後,不管被排擠的多嚴重,也要時時讓他知道你永遠很愛他的。
相反的,如果你是優勢方,那你就要適當的做球給弱勢方。
以媽媽為優勢方做例子的話,就告訴你的寶寶說:「馬麻在忙,請把拔陪你玩好不好?」「哇!把拔在吃水果耶?要不要請把拔給你吃?」
總之,優勢方要做的事就是要多給弱勢方創造機會,在寶寶面前裝忙,給予另一半和寶寶單獨互動的機會,讓寶寶漸漸發掘出另一半吸引他的點,提升伴侶在寶寶心中的地位。
最後,要謹記,風水輪流轉,寶寶心如海底針,優勢方和劣勢方可能會某一天突然互換,一切都是正常的。
做完功課了,該用在實戰上了!第一步,別鑽牛角尖並且想點新鮮事兩個人一起做!
「兒子阿,要不要跟把拔一起丟球阿?呵呵呵呵?」
我指著新運送過來的寶寶籃框,拿著軟軟的小籃球,率先丟了一球給小豆看,為了更精準的勾引他,我還搭配著誇張的動作與吶喊著「空心」,十分中二。
這一招乍看似乎很有效,他馬上開心的跑過來模仿我,美中不足的是,我大部分的球都沒有投進,所以小豆似乎沒有感受到籃球是要把球投進籃框的運動,只是一謂的拿起小籃球,然後朝著四面八方任意的丟出去,並且興奮的喊「轟勳」!
五分鐘後,他玩膩了。當我幫他撿回遠處的小籃球,準備遞給他時,他喊了一聲「鼻要」後就跑去找媽媽了,WTF?
不過,我可沒這麼容易屈服,家裡還有小豆爺爺奶奶寄上來的球池和各種球類玩具,在我的計畫中,為了提升我在他心目中的地位,這些將被用來打造專屬於我跟小豆的兩人活動。
不幸的是,不論是寶寶版的棒球、籃球、橄欖球還是網球,我跟小豆的兩人專屬活動到最後都會演化成:他拿起任何一種球都開心的丟出去,然後當球滾到各種很難撿的角落時,像是櫃子死角或者床底下,他就會指著球說:「把拔撿!」
在我兒子心目中,這些球跟阿公阿罵或者馬麻都可以玩,然後專屬於把拔的部分就是:把拔撿。
在幼童面前還是要充滿正能量,往好處想,這樣也算是有一樣專屬於我的活動了,雖說每次撿完床底下的球時下背都會微微痠疼,不過無魚蝦也好,逐漸佔有一席之地也不錯了。
第二步,交給老婆(優勢方)做球!
只要周末沒有安排到醫院的值班,我跟老婆大多會帶小豆出門去玩。小豆這種年紀的寶寶超級愛出門玩,每次只要說到要帶他出門他就會開心的跳起舞來,然後只要有任何一個家人出門沒帶他,即便是出門上班這種,他也會悲從中來準備痛哭一頓,很盧。
當我們出門玩時,有時候兒子走得累了就會要馬麻抱抱,而這大概是最簡單的做球時機了,老婆只要順水推舟的把抱抱機會給我就可以了。
「馬麻抱抱!」 走著走著,兒子累了,張開懷抱,臉貼上老婆的腿。
「馬麻今天身體比較累,請把拔抱你好了!」
在老婆做完球後,我一抱起小豆,他開始劇烈扭動,兩隻腿在空中踢來踢去,伸出食指指著媽媽痛哭流涕。如果要貫徹學到的知識,這種時候不能屈服把他交給馬麻,於是,我們再次跟他解釋馬麻今天很累,必須由老爸來抱他。
幾次這樣下來,我們的計畫算是成功了,他不再劇烈掙扎,只有偶爾抱一陣子後會試探性的對老婆說:馬麻抱抱?
為了維護我岌岌可危的地位,所以大多時候當然不會由老婆接手。
但說實在的,小朋友們真的是很精明,離我們家最近的捷運站出口並沒有手扶梯或電梯,而那個出口的樓梯,從下往上看簡直一望無際,大概有三層以上吧?要不是那個出口離家近很多,根本不會想走那一大串樓梯。
兒子唯一能心甘情願被我抱的時機,十之八九都是在那串樓梯,每一次走到樓梯附近,不用我爭取,他會主動停下腳步張開雙手。
「把拔抱抱!」
該死,他知道他爸處心積慮的要刷自己的存在感,這種差事交給工具人正好。中正紀念堂,象山步道,沒手扶梯的捷運出口,對小豆而言,任何一看看不到底的上下坡樓梯,就是專屬於把拔的。
一樣,在小孩面前還是得很正面很開心,只能笑笑的把他抱起來,然後在心中咒罵「猴死囝仔」,並安慰自己無魚蝦也好,存在感多刷一點加減賺。
統整起來,在小豆心目中的活動分配大致上如下:
母:
1.一起吃三餐
2.睡前負責抱抱念故事
3.外出時負責陪玩
4.想哭時討拍對象
5.寶寶游泳時可以一起下水
6.一起睡
7.負責欣賞小豆唱歌跳舞
8.討拍訴苦對象
9.水果分享對象
10.
父:
1.撿球,球越遠越適合
2.遇到超多階的樓梯時,負責抱自己
3.勉強給抱,但是有媽媽在的時候想都別想 (3-1. 額外條款:爸爸不能抱媽媽,抱了翻臉給你看)
4.負責把自己食物的精華區,像是干貝水餃裡面的干貝,蛤蠣的肉貢獻出來
5.提腳踏車和重物,駝獸
6.適合幫忙丟尿布
經過幾個月的耕耘,我也是有一些屬於自己的專屬活動,雖然看著這些自己負責的東西,鼻頭微微一酸,不過還是有些進展的。
但即便如此,大部分的時候,我還是處於被排擠的狀態。
舉例而言,前陣子沉迷木工的我,把小豆的嬰兒床跟我們的雙人床接在一起,如此一來,睡覺時我們三個人就像大通鋪一樣是並排的,唯一差別就是小豆床的另一端有防止他掉下去的木頭圍籬。這樣的設計也沒什麼意義,純粹就是有一些木工的工具,手癢而已。
想當然爾,在這樣的設計下,睡中央的一定是馬麻,如果我睡中央,他一定會千里迢迢從他的小床爬過我去投奔馬麻才肯入睡,要不然就是踢我直到我乖乖離開中央。
有一天,我下班回家時小豆已經睡著了,我側躺在他嬰兒床旁看著他的臉,不知不覺也睡著了,而老婆也打算就讓我睡到隔天上班,所以當天我就睡在老婆和小豆中間,小豆睡在他的小床,而老婆則因為我已經睡死在中間,所以睡在最旁邊。
凌晨時,我被一陣騷動驚醒,一個沉重的東西快速爬過我的大腿,朦朧中我竟然還以為是野貓跳進來鑽過被窩。
「忽有龐然大物,拔山倒樹而來,蓋吾犬子也。」
定睛一看,原來是兒子,他一路狂爬到老婆大腿上,躺著繼續睡,而且這小子完全沒醒過來,邊睡邊爬,看來這小子連潛意識都在排擠我。
不過,被排擠也是有好處的,我們醫院都會有外放分院的義務性訓練,幾個月中就會來個幾週。
年初,老婆外放雲林分院時,家裡簡直是水深火熱,小豆每天睡前都以為他媽躲在被子下面,掀開被子找不到人,往身邊一看,只有他一向最瞧不起的老爸時,總會悲從中來嚎啕大哭,當時有好幾天,我整晚都沒睡,早上6點出門上班。
這樣有什麼好處呢?當我被外放時,我完全不需要像老婆一樣擔心兒子沒有自己會不會分離焦慮。
百分之百不會啦,可惡。
上一篇:蓋瑞日記│過年姨婆海